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

“行走”的大思政課:踏出知行合一成長路

2025-04-30 10:11
來源:新華網

新華網長沙4月25日電(記者 謝櫻)近年來,湖南師范大學“思想道德與法治”課程團隊,引領學生深入田間地頭,踏足工廠車間,扎根基層一線,大膽創(chuàng)新思政實踐育人案例。師生共創(chuàng)之下,一系列別開生面的移動課、創(chuàng)意獨特的微電影、滿溢思辨的網文以及見解深刻的思政課程相繼誕生。以激發(fā)學生主體性為強勁引擎,學生們擔任主講、主創(chuàng)、主演與主研,將思政教育的“小課堂”與社會的“大課堂”巧妙融合,“行走”的大思政課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,增強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。

足跡為“燈”,照亮探秘征途

傳統(tǒng)的思政課堂局限于一方教室,知識傳遞往往缺乏生動性與體驗感。而當思政課走出校園,融入社會萬象,學生們得以打破書本的束縛,親身觸摸時代的脈搏。

“寒窗苦讀十余載終于走出去,為何還要回到農村?”懷揣著疑問,湖南師范大學沃野青春學生團隊,來到港中坪村尋找答案。

“在港中坪村,我們看到植保無人機在空中翱翔、精準施肥,聽到基層黨支部書記講述基層減負的典型經驗,見證了新農村建設的輝煌成果,也真切了解了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’?!彼枷胝谓逃龑I(yè)學生吳虹佳說,“這種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思政課堂不同于傳統(tǒng)的思政課,它不再是抽象的理論灌輸,而是讓我們在真切體悟中學習和成長?!?/p>

湖南智能制造的火熱現(xiàn)場也成為學生們的別樣課堂。踏入車間,巨大的機械臂正輕巧地揮舞著,以毫米級的精度,將一個個零部件精準無誤地組裝到高鐵設備之上,動作行云流水,一氣呵成。

圖:團隊師生深入工廠企業(yè),對話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獲得者、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鐵路機車電工特級技師、高級工程師謝光明。(受訪者供圖)

“加工精密零件的機床,操作人員專注的神情和熟練的手法,讓我深刻體會到,每一個零部件背后都凝聚著無數(shù)的心血。在這里,我切實感受到科技與匠心融合所爆發(fā)出的強大力量,也更加明晰我們這一代青年在科技創(chuàng)新領域所肩負的使命與擔當?!彼枷胝谓逃龑I(yè)學生吳涵感慨地說。

“知之愈明,則行之愈篤;行之愈篤,則知之益明?!绷⒆阌诤线@片土地,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“思想道德與法治”課系主任鄧驗教授開展“行走的思政課”,將課堂搬到先進制造業(yè)前沿、鄉(xiāng)村振興一線、紅色遺跡之中,讓學生知行互促,實現(xiàn)從“被動學”到“主動悟”的轉變。

共創(chuàng)為“鑰”,開啟出圈之門

處于人生的拔節(jié)孕穗期,青年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思想困惑,需要深入人心的思政課幫助塑造其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如何答好青春之問,課程團隊鼓勵學生從自身尋找問題的答案,以青春視角把握思政課入腦入心的鑰匙。

“以前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思政課,總覺得理論離我們很遠,但我們的思政課從學生的視角思考‘痛點’與‘槽點’,再在實踐調研、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中解決這些真困惑、真問題,思政課的理論也隨之活了起來?!辈ヒ襞c主持藝術專業(yè)學生項和烽說。

針對學生“如何樹立正確歷史觀和文化觀”的困惑,《以棋制勝筑牢文化自信》思政課上,以“棋局”設計為隱喻,用夯實本手、精煉妙手、規(guī)避俗手“棋理”,生動闡釋青年需了解中華民族歷史、傳承中華文化基因,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文化觀;圍繞學生“如何用自己的青春年華扎根基層教育”的疑問,思政微電影《圖說教育》帶領學生見證,中國從“教育大國”走向“教育強國”的偉大奮斗歷程,向學生展示教育家精神的強大力量,幫助學生堅定為建設教育強國奉獻青春力量的決心……

“學生作為同齡人的‘局內人’,能敏銳捕捉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論與現(xiàn)實的差距。他們提出的比如價值迷茫、就業(yè)焦慮等困惑,往往更貼近學生的真實需求,幫助教師避免自說自話,設計出直擊痛點的教學內容?!焙蠋煼洞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陳文珍說。

不僅要鼓勵學生“學”,更要引導學生“創(chuàng)”。課程團隊積極探尋跨學科融合的育人切入點,將“專業(yè)基因”巧妙融入思政教育鏈條,助推不同專業(yè)學子充分發(fā)揮自身獨特優(yōu)勢為“大思政課”賦能,參與創(chuàng)作思政作品。團隊從選題策劃到調研分析,從方案制定到成果打磨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凝聚著師生的智慧與汗水。

圖:師生團隊共創(chuàng)的《答案》微電影拍攝現(xiàn)場。 (受訪者供圖)

“依托專業(yè)優(yōu)勢,我們走進了沙洲村,巧妙運用光影、構圖與敘事技巧,用鏡頭再現(xiàn)‘半條被子’的溫暖故事,更在調研訪談中解密紅色沙洲鄉(xiāng)村振興的勝利之源,讓更多人得以穿越時空,感受先輩們的真摯情感?!睉騽∮耙曃膶W專業(yè)學生陳瑩說。

對于外語專業(yè)的學生而言,“大思政課”更幫助他們實現(xiàn)了從“翻譯者”到“傳播者”的身份轉變?!巴ㄟ^創(chuàng)作大學生網文,我學會了以全球視野審視問題,立足中國青年主體立場,深入思考如何踐行時代使命,向世界展現(xiàn)真實立體的中國現(xiàn)象?!倍碚Z專業(yè)學生侯璐瑤說。

目前,湖南師范大學 “思想道德與法治” 課程團隊已帶領學生精心培育出21 個典型實踐成果案例,其中9個獲國家級獎項、12個獲省級榮譽,“師生共創(chuàng)”的思政課程模式成效斐然。

“教師在與學生共創(chuàng)的過程中,能更精準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(tài)與需求,進而優(yōu)化教學內容與方法,實現(xiàn)教學質量的螺旋式上升,讓思政知識真正入腦入心,還顯著增強了學生們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?!编囼炚f。

共育為“媒”,開拓思政新境界

為充分釋放思政課堂的“乘數(shù)效應”,將育人效能最大化,湖南師范大學錨定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這一核心,緊握教師與學工協(xié)同合作這條紐帶,搭建校地與校企深度合作這座橋梁,構建起“全員聯(lián)動、全程貫通、全域協(xié)同”的創(chuàng)新育人生態(tài)。

在這一模式下,思政課教學模式從過往沉悶的“單向灌輸”,蝶變?yōu)榛盍λ囊绲摹半p向奔赴”。學生們不再被動蜷縮于角落充當“聽眾”,而是勇敢地站到臺前,成長為思政課堂的 “主講人”,積極分享見解、傳遞思考。

“‘學生主講、老師指導’,這一轉變對于思政課堂的啟發(fā)性非常大。”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丁峰說,學生通過設計備課、實地調研,深化了對思政課理論的理解,教師則在理論知識與技術支持方面提供支持指導,實現(xiàn)教學相長。師生在平等的對話中碰撞思想,思政課也從“一言堂”變成“群言堂”,既培養(yǎng)了學生的綜合能力,又提升了思政課的親和力和實效性。

與此同時,課程團隊還以“行走的坐標系”鏈接社會大課堂,打造線上線下協(xié)同的育人矩陣。線下,政府機關穿針引線,為實踐調研提供政策指導與基地支持;先進企業(yè)關懷賦能、案例反哺,讓學生在車間廠房真切觸摸智能制造的脈動;基層群眾熱情相助,用鮮活故事為作品增添煙火氣息。

在鄧驗老師的帶領下,17名湖南師范大學學生走出教室,來到中車株機工廠與300位優(yōu)秀產業(yè)工人代表同上一堂思政大課,實現(xiàn)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深度融合。學生們在鄧驗老師的生動講述中深刻理解大國工匠“堅韌不拔”精神,在與工人朋友們的共同學習中進一步深化對制造業(yè)成就的認識?!八颊n不只是理論,它緊密連接著我們的專業(yè)實踐。我意識到,自己編寫的每一行代碼都可能成為智能工廠的‘新扳手’!”軟件工程專業(yè)的學生李知潤興奮地說。

線上,學生在課程團隊指導下聚焦鄉(xiāng)村振興、科技創(chuàng)新、教育強國等時代課題,產出一系列微課堂、微電影作品,反響熱烈,累計瀏覽量突破20萬次,這些作品不僅在校園內引發(fā)廣泛討論,還通過社交媒體、教育平臺等渠道,輻射至社會各界。它們成為學校與社會的溝通橋梁,讓大眾得以深入了解學生視角下對時代發(fā)展的獨特思考。

圖:團隊師生運用全息影像技術穿越古今進行時空對話創(chuàng)新思政課。(受訪者供圖)

“社會大課堂是思政課的源頭活水,蘊含著豐富多元的真實案例、鮮活故事與深刻哲理,源源不斷地為思政教育輸送養(yǎng)分。思政‘小課堂’不能和社會‘大課堂’脫節(jié),而應把兩者融合好,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能在社會中用得上、用得好,做到知行合一。要用全員、全程、全方位的育人理念,讓學生在知識學習和社會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,成長為能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人才,在時代發(fā)展里找準方向,實現(xiàn)價值?!焙蠋煼洞髮W副校長王輝說。

責任編輯:王亞冉

熱門推薦